上半年牡丹江消费市场稳中趋缓
今年以来,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,全市大力发展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,促进新兴消费发展,努力改善消费环境,加快推动消费转型升级,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。上半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,同比增长9.0%。
一、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
1、城乡市场平稳发展,城镇增速继续高于乡村。上半年,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3.8亿元、同比增长9.0%,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.6%。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.6亿元、同比增长8.8%,城镇市场增速快于乡村市场0.2个百分点。从贡献率来看,城镇消费增长贡献率为87.8%,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.9个百分点,城镇市场依然是拉动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体。
2、网上零售快速增长,新兴零售业态增势良好。随着“互联网+流通”的加速融合,部分有实力的实体零售企业为应对电商冲击影响,积极开发网络销售平台,利用线上线下渠道,促进双线融合,弥补卖场空间不足,满足新消费需求,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。上半年,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商品零售额1.8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11.5%,增速明显高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平均增速,从企业经营品种看,网上销售主要为农产品、日用品、家用电器等。
3、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,高档商品零售下降。上半年,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62.6亿元,同比增长5.0%。从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分商品类别看,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一是基本生活类商品需求平稳。上半年,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企业粮油、食品类零售额11.3亿元,同比增长3.9%;饮料类零售额2.0亿元,增长19.4%;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4.2亿元,同比增长18.9%。 二是部分高档商品零售下降。上半年限上企业汽车类零售15.0亿元,同比下降4.6%;金银珠宝类零售1.9亿元,同比下降9.8%;化妆品类零售0.9亿元,同比下降8.3%。
4、小微企业助推消费品市场发展,限上单位增速放缓。由于限下企业规模小,资本少,适应市场变化快,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。上半年,全市限额以下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89.4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10.6 %,增速较限额以上单位高4.9个百分点,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 %,拉动零售总额增长7.1个百分点。限上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额89.1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增速较同期低6.2个百分点。
二、当前消费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
1、支柱型消费及高档消费支撑力减弱。在调结构、转方式的背景下,国家和地方均尚未出台比较直接的刺激消费政策,市场缺乏有效的消费支撑热点。据上半年限上企业统计资料显示,汽车类零售15.0亿元,同比下降4.6%,增幅较同期回落19.5个百分点;金银珠宝类零售1.9亿元,同比下降9.8%,增幅较同期回落21.6个百分点。
2、企业运营成本偏高。近几年,人员工资、房租等经营费用不断上涨,企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,营利水平下降。对部分企业调研中,据企业反映,年轻劳动力资源短缺,招工、用工难问题比较明显,人事成本负担加重,正常薪资上涨因素外,近三年来平均每年“五险”缴费基数增幅10-12%,而成熟人才缺乏,管理人才及技术型人员匮乏,同时又相应增加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支出,人员成本的增加使企业运营成本在逐年提高,导致企业运营越来越困难。
3、企业创新转型步伐缓慢。实体零售企业为摆脱经营困境采取的一般性举措多,转型步伐较为缓慢。对部分企业调研中发现,为了摆脱经营困境,实体零售企业都在现有基础之上,采取了优化商品结构、强化服务质量等举措,但受城市级别、店铺级别、经营场地等因素影响,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竞争力的提升。在创新经营机制、加强线下线下融合、增加服务体验等方面采取的根本性举措作用不明显,线下线下深度融合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实体零售企业“腹背受敌”的困难局面。
三、增强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
总体上看,上半年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,但消费品市场发展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增长压力也较为明显。下半年,为保持消费品市场平稳回升的发展趋势,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:
1、提高居民收入,筑牢消费增长基石。居民收入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基础,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。要让消费持续“热起来”,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“刺激”,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,增加物价补贴,实质性的增加居民收入,使更多的工薪阶层成长为中等收入阶层。同时,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,加快推进城乡全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;完善社会保障制度,不断增强更多人的消费能力。
2、规范流通秩序,营造良好消费环境。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,引导居民在教育、娱乐、文化、旅游、通讯产品等方面消费,提升居民消费层次,改善消费结构。培育新的带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,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政策机制,尽快出台降低流通费用的综合性实施方案,切实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交易收费等流通环节收费行为。健全市场监管体系,加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督,合理规划布局,加大农村消费市场及流通体系建设,建立科学、有序、健康的市场体系。
3、拓展传统企业销售渠道。以产业为基础,以产品质量为中心,不断加大享受型、发展型、智能型消费产品的有效供给,以产品促进消费增长和结构转型。针对电子商务、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的强劲增长势头,传统实体商贸企业应不断加大线上与线下、电商与实体融合转型、提质增效力度,不断调整商品结构,丰富体验业态,灵活运用网络平台、移动终端、社交媒体与顾客互动,做精做深体验消费,努力提高经济效益,尽快走出经营困境。